【一带一路系列】土耳其之旅 尋覓教育新機遇

雙方在交流會上,大談教育之道。(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)
訪問團與校方人員合照留念。(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)

土耳其為歐亞大陸的要津,與黑海、地中海毗鄰,其歷史氣息、人文風情,向來令人神往。

對於古代的中土,土耳其現今的城市伊斯坦堡(即古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)已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個目的地。時至廿一世紀,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,相隔二千多公里的中國與土耳其,將重拾往日絲路伙伴的緊密聯繫。

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本月初安排了土耳其文化及投資訪問團,了解土耳其這個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。訪問團由榮譽顧問藍鴻震博士率團,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亦為團員之一,本人有幸代表社會企業研究院隨團前行,到土耳其交流,吸收新知。

教育關乎一國未來之發展,是每個國家的頭等大事。訪問團其中一個目的地是土耳其首屈一指的理工高校──伊斯坦堡理工大學(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)。我們與校方一眾專家舉行了交流會,深入淡出地探討了現代教育的前景及方向。

「當今大學發展最重要的是甚麼?必然是全球化及合作。沒有一家大學可在每一方面都站在頂尖的位置,教授間的交流合作故此同時是非常重要。」吳克儉在席上表示。

他進一步指出,每所大學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與教學理念,土耳其與香港的大學定必擅長於某些領域,適逢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,兩地大學之間可以互相支持、學習。

他特別提到,教育需要從年輕人出發,建議兩地的中小學可結為姊妹學校,讓兩地師生互相交流。誠如吳克儉先生所言,一帶一路旨在營造雙贏局面,這就是一加一等於十一的道理。

雙方在伊斯坦堡理工大學參與交流會。(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)

席上另一名校方講者向我們介紹,雙聯學制(dual degree system)在土耳其有相當的發展,即學生在本校及另一所合作院校(大多為跨國合作院校)修讀同一學位,助學生吸納不同地方的文化,擴闊國際視野。

講者介紹了土耳其十個最具規模的雙聯學制學位,當中大多為工商科目的課程。或許讀者會認為,土耳其有濃厚的歷史文化,文史哲理應是該國高等教育的強項。實際上,與大多數年輕國家一樣,土耳其於一九二三年成為共和國以來,工程學其中一個熱門科目。

長年以來,縱觀中亞及北非國家,土耳其為少數有紮實工業基礎的國家,主要的製造業包括車輛及零配件、紡織成衣業、化學製品業、以及電機電子業等。

平治、奧迪、寶馬等名廠汽車品牌也在土耳其設立組裝廠,其工業實力可見一斑,因此工程學科的發展也較為成熟。汽車、化工、電子產品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、資訊及通訊科技、基建、機械、製造等,亦是土耳其的策略產業,不失為就業及發展的保證。

除了交流會,校方還安排參觀初創企業(Start-up)中心。據校方人員向我們介紹,校方在學生仍然在學時,已向他們提供初創企業平台,協助他們尋找經費乃至風險投資。

學生在學時,已獲校方提供初創企業平台。(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)

在校方的初創企業計劃中,有六十個受助的企業,當中超過一半在美國有員工、辦公室,以便在當地推銷產品。校方人員續指,未來兩年,初創企業計劃更打算將受助企業的數目增加至一百家。

這正是「校方的一小步,學生的一大步」。在這方針下,學生及企業如同獲得校方的保障及背書,令學生可以放膽地向本地及至國際邁進。

回首香港,城市的軟硬件比土耳其要佳,惟缺乏向外發展的方向與勇氣,而土耳其之行,無疑給了香港一個重要的啟示。

(筆者廖珮而女士為《Creator 愛・創意》雜誌出版人及社會企業研究院總幹事)


其他專欄文章

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: XYZScripts.com